热门搜索:

六安市农科院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1-28 来源:技术文章

  年,全院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深做实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工程,认真贯彻“两强一增”、“科技强粮”行动实施方案,以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农业科研平台建设和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为重点,以国家、省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项目为平台和抓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围绕水稻、小麦、油菜、麻类等我市主要产业,开展新品种引进筛选和自主选育工作。新收集保存水稻种质资源220余份,创制中间材料100余份。育成皖西麦6号、皖西麦P18等小麦新品种(系)8个,部分品种明年可申报新品种审定。完成7500多份优异油菜种质资源材料、500多份彩花油菜种质资源材料播种、性状记载、套袋保纯、收获、脱粒、整理及品质检测。收集保存麻类作物资源100余份,并开展筛选选育。

  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农业科学技术前沿,抓好农业实用技术探讨研究。2022年度,获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项、市级财政项目4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制定并发布省、市级区域标准9项;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主编、参编专著4部。

  稳步推进“双千工程”平台建设(建设一千亩高标准试验基地、一千平现代化公共实验室)。一是实施果树水肥一体化信息化项目,实现了果树试验基地全域无人灌溉、环境数据自动采集;二是完成5580m2蔬菜大棚的建设,目前已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三是对北三十铺试验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基地监控系统智能化管理;四是在原承租的基础上,又与六安市金航稻麦良种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244亩土地租赁合同,现木南试验基地面积已达474亩,基地围栏设施建设已完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2023年再扩租400亩的意向协议已达成,我院试验基地总面积将达1008亩,并纳入了2023年高标准农田提升型改造计划,为千亩试验基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公共实验室项目已经市发改委批复同意立项,现正组织并且开展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和审查工作。

  院党组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逐步扩大科技交流合作,积极主动承担并完成各级部门试验任务。一是完成长江中下游水稻相关区试、生试及国家南方稻区联合体试验等5组,鉴定和评价新选育水稻品种在我市的主要特性表现,为水稻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完成2021-2022年度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广适性品种试验、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国家长江中下游(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等11组,为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手资料;三是完成2021-2022年度油菜国家区试、长江下游体系测试、稻油轮作精准施肥试验、高端功能型菜薹品种比较试验等30余组;四是完成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水稻轮作种植制度环境监视测定试验任务及油菜籽样品收集与生产调查任务;五是完成安徽省种子管理站普通玉米区试2组、生产试验1组;六是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交办的全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六安市任务。

  一是配齐了领导班子。在市委的格外的重视下,院党组推荐了业务能力突出的2名同志担任副院长和总农艺师。同时市委市纪委又安排了1名同志任院纪检组长。在市委的关心下,市农科院领导班子成员长期空缺问题得到解决,为农科院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二是持续推进人才队伍知识化,今年继续招录了硕士2名,引进博士2名(相关程序正在办理中),进一步为我院发展输送了新鲜血液;三是推进科研人才专业水平确认,今年共有1名科研人员晋升副高级职称,5名科研人员晋升中级职称。

  一是在品种选育、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与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充分的利用高校资源优势,提升科研选题层次,拓宽科研领域;二是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麻类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黑龙江省农科院、南京机械化研究所、安徽省茶与食品检验所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探讨研究;三是与相关企业组织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如与安徽欣沃生态园艺有限公司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议,挂牌试验示范基地,助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等。

  继续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围绕《霍山石斛大品种开发》及《霍山石斛药食同源进目录》两份技术服务合同,做好对接联系,督促合同按计划履行。目前已从霍山石斛中分离鉴定了50余个化学成分,其中2个成分为世界首次发现的新化学结构,5个成分对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膀胱癌具备比较好的抑制效果。

  针对我市水稻生产管理粗放、直播撒播现象普遍、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现实状况,一是根据市委叶露中书记要求,院党组书记带领有关科研人员深入滁州、蚌埠等市开展调研学习,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全市水稻直播生产情况做现场剖析,撰写了《六安市直播稻情况调研报告》;二是聘请国家和省水稻专家、安农大教授及省主管部门权威来六安现场把脉问诊、传道解惑;三是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一线,拍摄制作《六安市水稻种植存在问题典型案例》,并在全市大会上播放;四是为落实习给种粮大户回信指示精神,根据市委部署,院党组书记带领一班人在前期调研分析基础上,结合专业的人建议,在党中央号召和省委“多种粮种好粮”的部署下,起草了《六安市委 六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重要回信精神促进多种粮种好粮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为我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提升粮食种植水平贡献了专业力量。

  一是开展水稻、小麦、油菜、麻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在5个县区建立示范基地合计13000余亩,示范皖西麦0501、中油杂39、新两优611、红麻H316等新品种20余个,示范小麦全产业链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集成应用、稻油双直播轻简高效高密度种植、麻纤维膜再生稻机插秧育秧等新技术10余项,最大限度地发挥展示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二是开展茶叶种植新模式展示示范。示范 “茶叶+黄金梨+三叶草”复合生态种植模式500亩,推广“幼龄茶园+荞麦+养蜂”种植模式100亩,有力提升了茶农综合生产效益。

  一是到相关县区现场指导田间管理20余次,召开现场会6次,培训会12次,共培训市县(区)技术人员、示范户、种田大户、普通农民等3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及明白纸12000多份;二是多次指导江淮水牛养殖场厂区规划与改建,宣传动物疫病防治和夏季养殖需要注意的几点;三是组织果树、蔬菜、中药材等有关科研人员赴乡镇开展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与技术指导,撰写调研报告,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四是在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江淮果岭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叶集区江淮果岭“双万工程”建设、金安区江淮果岭葡萄技术研讨交流活动等工作中提出较为合理建议,编制调研报告;五是驻扎生产一线,帮助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制定企业标准,摆脱了企业特色茶产品无标准可依的困境,提升了企业茶叶加工标准化水平。

  一是积极争取加入科技特派团,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参加省级科技特派团2个:金安区桃产业绿色高效健康发展科技特派团、裕安区绿色蔬菜产业复合型科技特派团。获批省级“三区”科学技术人才1个,申报安徽省科技特派员5名;二是为秋种工作做出科技贡献,编写《皖西地区水稻种植》、《皖西地区小麦种植》、《皖西地区油菜种植》、《皖西地区大豆、玉米种植》等技术资料12000册发往各县区、乡镇、村,并派出小麦、油菜有关专家参与秋种督查工作;三是深入参与《六安市科技强粮行动方案》、《快速推进种业振兴,打造种业强市行动方案》、《2022年六安市秋种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起草制定;四是免费提供500多公斤自繁的优质油菜良种给裕安区狮子岗乡松林村、叶集区百财农业公司、金安区中店镇和东桥镇种植大户进行秋种种植;五是调研我市中药材发展动态及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编制《中药材高温抗旱技术指南》1份,以政协提案形式上报《六安市建立中药材资源圃的建议》1份。

  按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要求,院驻松林村工作队以乡村振兴之五大振兴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为着力点,齐心协力、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由工作队队长刘春喜指导,工作队成员郭涛撰写的乡村人才振兴论文,获得市科学技术协会征文比赛一等奖。

  一是通过带领村“两委”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系列讲话,带领村干部提状态、立标杆、鼓劲头、强本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二是落实市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好干部队伍“激浊扬清”专项行动和“以案示警”、“以案为戒”警示教育活动,对照“六个不九个是否”查摆问题并进行整改,使基层党员干部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让手中的权力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三是召开“喜迎二十大 庆党101周年”党员大会,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和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员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提高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一是认真落实《关于做好市直单位定点帮扶和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定期组织帮扶联系人开展入户走访;二是组织志愿者30余人次,参加帮扶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专项行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组织党员干部赴村开展春节、七一慰问活动,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四是邀请我院法律顾问到村开展法律讲座,现场为村民答疑解惑,并签订法律顾问聘用合同,加强帮扶村法治建设;五是积极入户宣传退宅还耕、旱改水等土地政策,统筹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300余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

  一是定期组织专家开展种养殖业知识讲座。2022年组织院水稻、小麦、油菜、红麻、大豆、果树等科室到村开展春耕备耕生产技术服务,现场为村民答疑解惑,发放技术明白纸300余张;二是购买防疫器械、疫苗,组织科研人员为帮扶户饲养的600余只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防止禽霍乱疫情造成农户损失;三是安排示范补贴资金7万元,推动水稻、油菜、红麻、小麦红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建设;四是免费为村民提供优质油菜种子600余斤,小麦种2000斤,价值3万余元。

  一是切实扛起党建主责。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全院总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2022年,院党组两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制定出台了《市农科院党组2022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六安市农科院党组2022年度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切实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二是抓好抓实巡察“回头看”整改工作。把抓好巡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扫尾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针对要求查摆的问题逐项梳理、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组织相关科室对2012年以来申报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做全面梳理,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情况得到市纪委监委有关部门认可。三是完成农科大厦决算审计工作,对超额支付的资金正在走司法程序进行追讨。完成了农科大厦房产及拆迁补偿房屋,确保了国有资产国之所有。

  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全院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二是抓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围绕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安徽省委关于进一步改善作风的若干举措》和市委书记叶露中《撸起袖子 甩开膀子 奋力奔跑赶超路》文章精神,结合“六个不”“九个是否”,深刻反思,深入查摆,制定对照检查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三是抓好“以案为戒”警示教育。围绕“四镜鉴四增强四行动”内容,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学习习关于反腐倡廉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郑栅洁考察六安讲话指示精神等文件精神,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上专题党课。院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围绕怎么样才能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开展研讨交流。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召开院党风廉政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廉政建设具体工作,科室负责人进行述责述廉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廉政具体责任;二是不折不扣做好日常监管。重新修订了《六安市农科院培训费管理办法》,出台了《六安市农科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做到常提醒、早预防、严监督;三是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盯紧腐败新表现,让隐形变异“”无处遁形。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五问六安”—奋勇争先大讨论,结合“一改两为五做到”,开展研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诚尽职、奋勇争先。

  一是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深刻认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制定《六安市农科院党组2022年度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述责述廉报告;二是注重做好正能量宣传。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大力宣传党的光荣历史、伟大建党精神、新时期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市有关部门宣传党的二十大活动。

  一是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加强党章党规和“四史”学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并且开展庆祝建党101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并且开展支部“绿色振兴赶超发展”先锋行动。围绕“五个争先”制定支部先锋行动任务清单,确保行动实效;二是逐步加强支部制度建设。支部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较以往更规范。严格按程序发展党员,今年支部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发展1名预备党员,吸收3名入党积极分子。

  一是统战工作实现新突破。积极支持院党外干部参政议政、献言献策,并申报2022年度“双树双建”活动优秀组织。2022年院1名党外干部连任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1名政协委员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快速推进我省淮河以南弱筋小麦产业化发展》,获省委书记郑栅洁、省长王清宪、省政协主席唐良智等三位领导批示。其代表市政协农业界关于《加快培育本土化优质粮食种质资源》的发言获市委书记叶露中同志批示;二是工青妇工作取得新进展。2022年,院工会进行了换届,充实了年轻力量;成立了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提升了青年科研干部的政治意识和理论综合素养;积极参加市妇联组织的相关活动,如“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群众性主题示范宣讲活动、“99公益日”妇儿关爱活动、爱心捐款活动等。

  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活动。一是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抽调5位同志参与疫情防控,长期下沉到金安、裕安两区全程参与乡镇村疫情防控。其中2名同志参与疫情防控的先进事迹被市委组织部择优刊登;二是组织其他封控在家同志,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为打赢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是由院党组书记带队,深入一线开展农村防疫消杀工作。同时根据市委安排,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号召,党组书记深入裕安区单王乡一线驻点一个月,参与疫情防疫督查与驻点包保工作,督查县区交界处值班卡点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和要求,部署防控落实举措;四是由院长带队,全力做好全市蔬菜“稳产保供”工作。多次赴县区开展蔬菜滞销情况和农用物资供应协调,每日统计蔬菜滞销和助销情况,积极协调西商集团、绿蓝子超市等30多家主体,保证全市蔬菜稳定供应。

  安排25名党员参与结对共建社区裕安区西市街道凤凰桥社区疫情防控,每天3人班次轮流值班、值守,直至疫情结束。同时,积极协调资金和物资,援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上半年向凤凰苑小区捐赠了价值约3000元的防护用品及5000元现金。

  1、科研用地面积不足且大部分为租赁。市农科院目前现有科研用地1008亩,其中880亩为租赁使用。农业科研特别是农作物育种时间周期长,试验需要延续性,但科研用地无产权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为科研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急需购置拥有自主产权的试验基地。

  2、科研人员严重不足。2019年,我院新增果树、蔬菜、中药材、茶业4个内设科室,科研领域大幅拓宽。2020年,市政府办转发《市农科院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凝炼了35个科研课题,旨在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但我院现有课题团队有的仅1~2名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已远不能够满足需要。

  3、科研干部职称落实困难。一是职数不足,现有职称数量特别是高级职称数量不足,导致科研人员晋升困难,难以留住人才;二是结构不合理,管理岗位与职称岗位无法同时兼任,影响职称晋升,限制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发展空间。

  (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完成上级部门和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发展。以党建引领发展,以科研和服务为主线,持续推进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一是把理论武装融入业务工作,在提高科学技术人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业务工作水平,解决科研人员由于缺少理论武装,选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不足、申报项目成功率不高的难题;二是用好党建为科技服务的平台,加大对科学技术工作、科研成果等宣传,培养科研人才,选树先进典型;三是用好党建思想工作优势,通过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科研人员勇攀高峰、攻坚克难、多做贡献。

  (三)扎实完成《六安市农科院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中制定的工作目标。在品种引进选育、机械化应用、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加工工艺等方面持续发力,解决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满足我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需求,助力乡村振兴,为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四)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加强完善“双千工程”建设。一是购置木南试验示范基地,以满足科研项目需要。争取政策支持,用出售大楼资金购置试验基地,进一步开展基地内道路修整、水利设施完善等工作,打造现代化高标准试验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展示;二是争取农科大厦部分楼层出售资金,建设公共实验室,稳定和加强我院科研建设,拓展农学、园艺、植保、资源与环境、畜牧、兽医、水产等科研领域,初步形成支撑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架构,改善我市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助力我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五)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和“科技强粮”行动。一是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等具体行动。围绕我市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瓶颈,确定科研课题,解决制约性难题;二是围绕我市农业生产需求,示范推广适应于我市的智能农业装备,助推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三是围绕需求,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会和现场指导,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工艺、新产品,为我市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方案和决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有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

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

获取报价·了解更多业务·7*24小时专业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