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你最关心的义务教育课程新修订(2022年版) 教育部介绍了主要变化

发布日期:2023-12-14 来源:实验室洗瓶机篮架

产品详情

  2021年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4月21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一起来了解更多详细的内容——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根据课程改革自身规律性要求,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时说。

  田慧生指出,根据中央作出的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课程实施中发现的新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应运而生。

  田慧生介绍,修订坚持3条主要思路。坚持目标导向,对重大主题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充分反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增强课程思想性。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分析课程改革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学科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可操作性。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新成果,更新教育方法的理念,体现中国特色,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修订经历了组建队伍、总体设计、调研论证、组织修订、开展测试、征求意见等环节。由两院院士、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骨干教师、教育管理者等近300人组成的修订组,承担修订任务。组织浙江、河南和甘肃等15个省近6万名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根据结果做修改。2021年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田慧生表示,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分别实施了20年和10年以上。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自2019年启动,历时3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方面介绍了修订的主要变化。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础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实际的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品质衡量准则。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品质衡量准则,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介绍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审议审核情况。

  他指出,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于2021年4月至12月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开展了系列审议审核,认为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了课程改革,强化了课程育人功能,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构符合常理、重点突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育人目标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深刻领会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良历史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足表现了中国特色。

  二是课程一体化设计理念逐步加强。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全方面提升课程系统性。

  三是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凸显。汲取历次课程修订经验,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四是课程实施指导进一步强化。为增强可操作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学业品质衡量准则研制、丰富案例、条件保障等方面做细化、强化,努力做到好用、管用。

  一是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提供培训资源,帮助广大教师准确理解把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

  二是强化课程落地实施制度建设。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课程实施办法。各省要对学校规划课程实施提出工作要求。

  三是全面启动相关教材修订工作,为学校教学提供有效支持。四是围绕课程实施重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创新实践。

  一是将全员培训作为推进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市级种子教师培训、区级重点培训、校级全员培训,实现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学校干部、教师全覆盖,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二是创新培训形式,建立人工智能教研大平台,通过视频直播、远程协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研方式,实现优质教研全覆盖。三是丰富培训资源,以空中课堂为纽带,上联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吸纳借鉴其他省市优质课,下接区校资源平台,多渠道汇聚优质课,形成丰富多样、共建共享的大资源库。四是常态化跟进指导,建立中小学教学视导与调研制度,及时分析、解决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一是加强纵向学段有机衔接,坚持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严格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严禁赶进度、增难度。科学评估学生发展水平,注重活动化、生活化,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关注小初衔接,把握课程深度、广度变化,合理的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连续性和进阶性。二是加强横向学科有效配合,发挥我市社会大课堂资源优势,巩固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综合性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培育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整体规划课后服务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根据自身的需求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安排体育与健康、劳动、班队活动,开展科学探究、社会实践、艺术活动等,保障课程实施,发展学生特长。

  一是市级制订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落实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基本规程,指导学校做好课程整体规划,围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等开展教学研究指导。二是全方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多元、多维度精准轮岗,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加强教育督导,将学科实践、课业负担纳入督导。四是落实“双减”要求,积极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为老师提供基础资料、优质资源和个性化指导,减轻简单重复工作负担,打造名师团队支持下的双师授课,更大力度推进优质资源共享。五是切实加强作业评价,形成个性化评价结果,帮助教师精准进行学情诊断。

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

获取报价·了解更多业务·7*24小时专业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