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建设国际化实验室

发布日期:2023-12-05 来源:实验室洗瓶机

产品详情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地处我国西南。

  “正因如此,我们更注重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同时,引进海外人才,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一个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主任王世杰表示。

  在不利条件下,建设一支面向西南地区的优秀科学技术人才队伍,成为实验室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

  实验室从始至终坚持正确的人才队伍建设导向、加大人才建设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实验室尤其注意潜力人才的引进和结构符合常理的梯队人才建设,注重具有个人攻关能力和协同攻关精神的人才培养。

  “实验室有三个留人的工作,包括事业留人,即为人才创造条件,发挥人才作用,成就人才事业;感情留人,即营造和谐氛围,注意思想感情沟通,友情留人;待遇留人,即关心人才,提供最佳生活条件和待遇。”王世杰说。

  据介绍,实验室现固定人员97名,其中研究人员78名,包括3名外籍固定人员,他们分别来自法国、孟加拉和瑞典,现均为地化所副研究员。此前,3位外籍人员都曾在地化所学习过,如今,他们已在贵阳安家立业。

  把人留住,更要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让人才“走出去”,开阔视野。因此,实验室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实验室成功申报并顺利主办了“第九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学术会议”。在2013年,环境室累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主持分会13次,国际会议上特邀报告10人次。

  在环境与健康领域中,实验室开展的有关地方性疾病环境病因及汞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等方面工作,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

  2004年5月,实验室副主任冯新斌应邀参加由美国EPA和意大利CNR主办的国际汞污染研讨会,并作特邀大会报告。冯新斌还被聘为第七与第八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学术会议的科学筹划委员会委员。

  在国际合作领域,地化所研究员郑宝山在与美国地质调查所和美国病理学研究所多年对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和疾病合作研究的基础上,从美国政府争取到经费支持,在实验室内建立了为期5年的国际医学地质中心,每年预算经费75万美元,开展对医学地质和亚洲煤的地球化学的国际合作研究。

  该中心开展的合作包括研究项目、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与交流、出版、共同主办国际会议、宣传推广地方病防治知识、地方病防治试点。该中心的建立,极大的提升了实验室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要把实验室建设好,就一定要有国际视野与开阔胸怀。”王世杰说。实验室许多学术成就都是基于国内外交流而产生的。

  在立足于加强建立喀斯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实验室将通过种种举措逐步提升其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中的国际地位。

  现在,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不断深入。今年9月,第十七届环境中重金属国际会议将在贵阳召开,主办方正是这个实验室。

  “希望未来在国际学术领域,尤其在环境地球化学领域,实验室能够发出更多声音,涌现出更多成果。”王世杰对此充满信心。

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

获取报价·了解更多业务·7*24小时专业服务

联系我们